大卫·爱泼斯坦成长的边界:重新认识孩子教育与天才成长之路
这句话就像一记警钟,时刻敲响着为人父母的我们,让我们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
孩子在子宫里就接受各种胎教,出生时就接受各种幼儿教育,在读书时就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
作为一个母亲,我和大家一样,对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期望,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却一直很困惑。直到最近,我读了大卫·爱泼斯坦的《成长的界限》这本书,我开始对孩子抱有很多的期望。对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大卫·爱泼斯坦用了大量的名人故事来探讨孩子的成长。案例涵盖体育、音乐、教育、艺术等领域。大卫·爱泼斯坦分析了名人的成长案例。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才是最有价值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大多数人更适合成为多面手。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才。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不是专精的,而应该是通才的。
01.刻意练习成为专才VS广泛接触成为多面手
说到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呢?打开百度百科,刻意练习就是指这些遵循相似原理并经过系统训练的活动,可以称为“刻意练习”。
泰格·伍兹是通过刻意练习取得成功的典范。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将他当作“天选之子”来引导和培养。他6个月大时就站在父亲的手中,7个月大时开始打推杆,10个月大时开始刻意练习挥杆。
2岁时,泰格·伍兹在电视直播中击败了杰出的网球运动员鲍勃·霍普。同年,他还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
这样的成就和表现令人震惊。毕竟,当大多数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吃饭时,父母会感到非常高兴。
泰格·伍兹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刻意练习网球。这样的成功真的是人人都可以复制的吗?
我想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选之人”。这种成功除了刻意练习等外部因素外,还应该受到个人内部因素的影响。
作者大卫·爱泼斯坦用另一个运动员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刻意练习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所熟知的世界著名网球王子——费德勒,以其全面稳定的球技、华丽积极的球风、绅士优雅的形象而闻名。又称“飞天王”。
她的母亲也是一名体育教练,但她从来没有刻意让费德勒学习某一种球类运动,而是带他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运动,比如:篮球、滑雪、乒乓球、游泳、滑板等。系列不同的运动。
直到16岁时费德勒被学校教练发现,才开始正式训练网球。但这完全没有影响他的运动发展,因为他所涉足的运动项目非常广泛。他在这些运动项目上有着良好的运动基础和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这有利于他在网球事业上的发展。
奥尔德斯·赫胥黎有句名言是这样的:涉猎尽可能多的知识分支,并选择一个尽可能深入的研究。
02 广泛的接触是基础,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贝弗里奇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性可能来自于他们的博学多才。多样性使人的观点新鲜,而在狭窄的领域钻研太久则容易让人无知。
我的表弟和她的丈夫是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从来没有特别的要求,通常喜欢带他出去看看各种新事物。
当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很多同事的孩子都会说很多英语单词,甚至可以用英语简单地自我介绍。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学习钢琴是为了准备考试,但他们的孩子对此一无所知。
但当他们的孩子去动物园时,他能说出他遇到的每一种动物的名字;当他走进花园时,他能说出植物的名字;当他走在街上时,他能说出各种汽车的名字;交通规则和其他许多成年人不理解的事情。
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想在早期给孩子的学习设置限制,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学习社会生活的知识,实践它,丰富他们的大脑。
当孩子到了学龄时,我们会尽力让他接触尽可能多的技能,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重点培养。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观点与大卫·爱泼斯坦的观点不谋而合。尽早多学习一些常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重点进行定向研究。除了兴趣之外,我还有继续深造的动力。
结论
作为当代家长,我个人觉得,我们不应该从一开始就为孩子的成长设定界限。我们可以尽力为他们创造学习实践的环境,广泛学习,涉猎各种常识,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但最终的成长方向还是由孩子的兴趣决定,因为只有兴趣才能让他们长久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