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BG视讯网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顶尖专家共话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16 17:37:40 点击量: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入选“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国内外顶尖专家共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什么他成为美国杰出的青年教授? “最强大脑”是创业;特殊促销的背后……2016年,关于武汉大学,你听过哪些故事,还记得哪些美好故事?

报道新闻就意味着讲故事、吸引读者,这不仅取决于新闻本身的“含金量”,还取决于作品的感染力。为了讲好武大故事,讲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从探索典型人物到深入报道,从生动传神到探寻文化品味,通过不懈的尝试和创新,重大事件的故事发生了变化。 。这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好故事,主角是核心

胡德坤教授在武汉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在海牙举办的南海仲裁案与国际法治研讨会上发言,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全球视野》现场采访,并发表《光明日报》特刊文章。对南海问题的深入解读和南海仲裁案的分析,为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化学”女院士张丽娜登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刊;关注李红良教授团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活跃在故事中的主角永远是好故事的核心。珞珈山藏龙卧虎,星光璀璨,让每一个故事都熠熠生辉。

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_创业故事短篇_主角创业故事

▲李洪亮领导的模式动物研究所

2016年,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从资深学者到普通教师,从学术“大腕”到科研新秀,也有那些时刻给我们正能量的人。不同的是他们各自故事的内容,但相同的是他们对完美的追求。

今年年初,一位名叫于功茂的英语老师在武汉大学的“朋友圈”走红。 3月3日,校园网站首页标题为《于公茂:感人的坚持》,报道了他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坚持走上三尺讲台,甚至“跪下诉说”的故事。这个故事。”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报道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于公茂的教学奉献精神和与学生如家人般的关系为人们所称道。现在,在学校和各方的关心下,于功茂已经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康复情况良好。

“我非常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站在讲台上,我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功茂告诉记者。同为教师的杜丽也“迷恋”讲台。她说:“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享受当老师的人。”她讲课充满激情,当你采访她时,很容易被她发自内心的对教学的热爱所感染。

像于公茂、杜丽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继杜丽、李涛在首届、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后,龚艳今年再次获得一等奖。 “第七届校长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展示了一批人气教师:打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的刘清真、带领本科生做科研的徐才俊、在校园推广中国戏曲的易东,以及谁在校园里推广中国戏曲。武大辩论文化的周玄一、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侯哥”的侯安心、玩转课堂内外的翻译教学团队……

▲龚艳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尚书.大舆墨》云:“人心唯险,道心小,唯精绝,任其在中”。在科研道路上,“唯本质才是唯一”一直是武汉大学追求的境界。

李德仁院士一直是媒体关注的“主角”。尽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仍然带领着他的团队继续探索。采访中,邵振峰在别人眼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他对科研的执着。

唐炬教授团队因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吴根友教授团队花费十年时间撰写《戴震千家学术与中国文化》;孟令奎教授团队荣获“水利应急响应遥感智能服务平台”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闻联播“团队的力量”栏目一如既往,专注教学与科研注重传道解惑、潜心科技创新的科研团队。一只“人造变色龙”被研制出来,年轻学者正在“玩”新潮科技……一个又一个科研“新秀”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闻热点。

“开始是简单的,结束是伟大的。”然而,也有人形象地诠释了“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的真谛。朱莹莹院士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莲杂交稻的改良和推广;退休20余年的肖芝芝教授仍为学术研究、分院建设和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76岁的梅荣正教授始终沉浸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情孤僻”,“休息后比以前更忙”;守护梁子湖23年、每年驻守岛上300多天的于丹教授,依然致力于“治愈”梁子湖;援助期满后,李克毅然申请继续在西藏大学工作。 ,计划再做三年“云上教授”。

创业故事短篇_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_主角创业故事

▲《湖北日报》对“水生植物教授”于丹进行整版报道

好故事一定要引人入胜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写道:“故事给我们的正是这样的机会:体验超越我们自己生活的生活,接触不同的世界和时代,去追求,去奋斗,去感受不同的深度。”我们的存在。”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但只有好的故事才有这样的“魔力”。讲好武大故事,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信息,更应该注重诉诸情感、传递价值、产生共鸣、引人深思——

“有一天,当我们进入八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将如何使用毕生积蓄呢?” 《少年有志,白头强》一文开头就问道。 90多岁的张敏校友将毕生积蓄捐献给母校,展现了一代武大人绵绵不绝的大爱,感动了无数师生和校友。文章发表后,被近十家媒体转载。网友纷纷向老校友致敬:“我无缘无故想哭,希望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这就是真正的爱和信仰!” “珞珈人,一生所爱,老同学以身作则,代代相传。”好的故事一定是用饱满的情感去听、去想、去写,从而创造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记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讲好故事。 “李浩然打开电脑播放幻灯片,开始讲解论文——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的文章。” ”每周四上午的论文讲解,已经成为成长与发展工作坊(论文工作坊)学生的“常态”。这样的描述可以让读者跟随主角的动作走进场景,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_创业故事短篇_主角创业故事

跟随新闻片段,我们来到了《最强大脑》的录制现场,看到了武大学生沉一凡如何力挽狂澜,战胜英国选手。卷毛、可爱、带着“哈利波特般”的魔法形象,一个古灵精怪的年轻人出现在读者面前。

主角创业故事_创业故事短篇_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

▲“最强大脑”沉一凡

同样,随着记者的镜头,机器人“小甲”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成为了充满活力的科技灵感。他不仅能与人沟通、互动,还能画画、导航。他“聪明又体贴”。让主角立体鲜明,让文字生动温暖。科普在轻松有趣的故事中完成,似乎不经意间传递出武汉大学自主创新的高能信号。

▲热情的机器人“小佳”

“想和院士一起吃顿饭吗?想得到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面对面指导吗?” 《“专家午宴”,教育新平台》是这样形容的,“他们是学生们的学术偶像,他们是所有人眼中的偶像。”女神与女神。 “活泼明快的语言,接地气的叙述,让故事清新有趣,真相清晰。这一切都是基于扎实的采访。《舌尖上的乌达》升级版以“吃”为主题。 ”为切入点,带领“吃货”走访各大食堂,让师生感知、体验学校后勤服务能力的提升。

▲专家午餐会成为育人新平台

▲舌尖上的乌达

好故事,充满文化气息

“你看,归根结底,我们都只是讲故事的人。”

尼克·比尔顿在他的新书《转动世界》中这样定义了自己的身份。尼克是谁? 《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兼编辑。他指出,未来将是一个人人参与讲故事的世界。尽管讲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严肃媒体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来讲述一个新的故事。

在武大校园里,有各种讲好故事的尝试和手法,而“文化味”是武大故事的独特魅力,也是新闻舆论展现教化人心力量的载体。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校园歌曲、校园诗歌如火如荼地进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珞珈山是一个诗的世界。 5月28日,学校举行建校30周年庆典暨校园歌曲颁奖之夜。昔日的校园诗人和民间诗人在珞珈重聚,“就在看着你——当年的事和人。”以此为契机,推出“洛”“樱花”系列文化报道,专题介绍武大校园歌曲30年;回忆校园音乐家、名作、轶事的文章,再现那些永远留在记忆中的如歌岁月。

▲校园之歌30周年庆典晚会

珞珈绿,东湖热,风高,山高水长。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这样解释师生关系:“大鱼在前,小鱼在后。”良好的师德和学风在武大的岁月里代代相传。苏雪林、朱莹莹、李崇怀、黄灼……通过在珞珈求学的学生的独特视角,讲述和感知几代珞珈名师的学习之道、为师之道、为人之道 - 教师之道值此之际推出的《我的武大老师》栏目,呈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珞珈游记图》,向教授们致敬,为未来的学子提供一线光明。

万林美术馆是热爱艺术的师生们最喜爱的地方。那里全年都有高质量的展览。 10月的“珞珈集——王成浩、温庆武、袁成、周秀梅、杨青纸本作品展”就是一个例子。城市设计学院的五位青年美术教师用三年时间,将武大美丽的风景凝结于笔下,创作了80余幅水彩作品。传统媒体与校园新媒体联手直播展览,用镜头捕捉作品的细腻之美,并邀请业内人士撰写艺术评论,帮助读者多角度欣赏展览。

▲《珞珈藏品》将于10月在万林美术馆展出

每天的校园生活是琐碎而富有诗意的。 “那些离开武大的孩子们都会记得,他们与这个奋斗了四年的地方最后一次联系只是519或564。”当519路公交车线路停运时,学校辩论队《纪念519先生》的“总教练”周宣仪老师触动了很多人的记忆。 《武汉大学报》副刊配以微博、微信网友留言,描述了师生与519之间的爱恨情仇。带着淡淡的回忆,浓浓的感慨,大学生活变得格外生动。这个角落。

“这个世界上,文学和路边摊是我们唯一能辜负的。一路走,一路吃,有文学和歌曲相伴,这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状态。”一位热爱文学、热爱美食的中文系女生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这一点。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珞珈令人羡慕的生活。

杜甫的猴年,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读书会上有趣或惊奇的事情,65岁留学生“老马”的《师德名》英译、校园二手书摊记录、武大四季流通、校园“象牙塔”的争论……老师、学生和校友用纸和笔,或用相机描述珞珈的生活,描绘出一段珞珈历充满才华和爱心。

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_创业故事短篇_主角创业故事

一个好故事,效果必须被放大

如何让好故事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一个人、一处、一件事、一篇报道”已经不能满足讲故事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听故事的欲望。只有将活动的“点”横向纵向延伸到各个方面,展现宏观形势和发展前景,才能更有效放大传播效果。

一方面,通过深度报道,对重要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探究,采用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方式,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提升新闻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媒体联动,让社交媒体“为我工作”,让主流舆论充分发酵,让校园故事广泛传播,辐射全国,传播到世界——

“武汉大学:瞄准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教”与“学”双轮驱动”、“为创新创业插上“双翼””、“百年长青“教育林””,这些标题非常引人注目。生动凸显了武汉大学本科教育的亮点和特色。 5月10日,《中国教育报》第12版用整版图文报道了武汉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改革、推进“三个创新”教育的做法和成果。四份报告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我校。本科教育改革图景。

主角创业故事的小说_主角创业故事_创业故事短篇

▲《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我校本科教育改革成果

《聚焦本科教育改革》《弘一班的爱》《学武大》等校内栏目,用生动的故事,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展示“三创”教育成果。三维方式。 “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助教?” “如果肚子里的诗书太白”“哈佛之路自然而然”“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让本科生爱上科研”“寓教于乐创业”“从小作坊到大大学”“讲座论坛”……每个学生、每个行动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在武大读书是名副其实的。

10月19日,新华网发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之路”文章,表达了对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回顾与思考。测绘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始终名列第一。自然是“武大故事”中的一大亮点。在纪念测绘学科成立60周年之际,院士、专家、师生、校友齐心协力。

“六位院士畅谈一流学科建设”,李德仁、宁金生、刘经南、张祖训、龚建亚、李建成六位院士畅谈“创新”、“团结”、“责任”等关键词分别是“传承”、“融合”、“进取”。 “不断创新让学生‘科学出类拔萃’”、“一流学科必须团结起来,努力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学科的灵魂”、“学科繁荣得益于传承的力量” ”、“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缺一不可”、“锐意进取,促进学科发展”。

以及“六十年风雨铸就辉煌”、“名师云集、学术传承”、“优秀人才培养”、“引领前沿、报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推动者”、 《国际学术界最强声音》、《来自全国No. 一旦达到世界级》等20多篇报道,包括“深入挖掘、细致分析、新华社、中国测绘报、湖北日报等的叙事、校内外联动,形成了新闻聚合效应,向世界宣传了充满坚定信心的一流学科形象。

“思政课堂亮起来”“武大思政课掀起全国MOOC旋风”……课堂、教研室、项目组一系列报道跟踪采访,凸显了思政课亮点我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一一进行。展示。

以MOOC的形式聚集最优秀的师资、激发课堂活力,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举措。 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以《课堂不追求“戏剧效果”》为题,用近半个版面在国家级慕课平台“爱课”上报道了武汉大学四门思政慕课的实施情况“中国大学MOOC在线发布后,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影响,引发了全国思想政治课MOOC的热潮;分为四个部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名师引领、内容为王”、“打磨细节、形式多样”、“教学相辅、促改革”。思想政治课流行背后的原因慕课。

文章最后,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武汉大学新闻网的点击量。截至12月27日,点击量过万的新闻有《李晓红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做自己人生的“工匠”》37419、《刘延东重返武大激情寄语:推动改革创新迈上新高度》26783、《窦贤康就任武汉大学校长》 20767、“湖南东路环境整治工程指挥部(武汉大学段)负责人答记者问” 20161、“六项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5496、“为什么选择武汉大学?” 13026……以及《2016武大樱花“新政”问答》点击量创下66949次新高。

事实证明,在百万、千万粉丝、十万+、百万+阅读量司空见惯的当下,内容为王的故事依然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重要的是要把故事讲好。

>>>编辑后

好故事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变作风为文风,弯腰、谦虚、观实情、讲真话、动真情,努力产出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他们必须“说中国好话”。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故事》是一部展现中国发展进步的优秀作品。国家的进步是由生动的事件组成的,是由普通人推动的。武大的故事,是波澜壮阔的中华故事中的精彩一幕。

武汉大学从来不缺故事。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辉煌的成就、美丽的风景,犹如一条色彩缤纷的故事长廊。在争创世界一流的征程上,武大人不断创造新的故事,时刻要求、激励着我们用心发现、用笔书写。

一个故事必须讲得好,才能成为一个好故事。如何让武大的故事更加精彩?重要的是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就是牢记大局,把握大势,聚焦大事,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体现学校的教育成就和发展变化,展现教师和教师蓬勃向上的风采。学生。怎么说呢,就是真实、生动、生动地报道新闻。真实的故事最精彩,生动的故事打动人,生动的故事有力量。当你看到人、事、思想、精神时,这就是一个好故事。

武大的故事充满了感人的篇章。从“最美老师”到“绿色化学”女院士,从赛龙舟到“创青春”,从樱花“新政”到天使基金,从坚守南极到MOOC旋风……无论是无论是重大成就还是热点新闻,日常工作还是突发事件,科研专家还是校友,都值得用心记录和书写。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描述,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好故事,引人入胜,迷人。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展现多彩盛世的岁月,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他们充分展现了吴大流锋的美好传承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一张亮丽的“珞珈名片”。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录武汉大学的故事,就是书写武汉大学的历史。讲好武大故事,是义务,也是责任。我们要进一步创新讲故事方式,培养讲故事能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因势谋划、因势而动、因势而行”;我们要认真讲清道理,听好指示,做到“因势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让我们把武大的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让更多的武大好故事感染更多的人。

Copyright © 2002-2025 BG视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