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渔人码头:新兴旅游热点与海鲜美食体验
南海网 2017.10.1712:34
点击进入主题↑
文昌
航天渔人码头成新旅游景点
夕阳西下,渔船在水道中穿梭,岸边椰林翩翩起舞。
10月16日下午6点,文昌市清澜半岛的航天渔人码头热闹非凡。停车场300多个车位停满了车辆,海鲜市场里挤满了人。滨海休闲步道、餐厅里挤满了前来游玩、吃海鲜的游客。这个10月1日才开放的旅游景点,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10月16日,游客在航天渔人码头购买海鲜。海南日报记者 陈媛 摄
八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零星散布着一些虾塘。
今年2月,航天渔人码头开工建设。 8个月后,新建的大型海鲜码头全面招商,10余家餐厅、文创旗舰店、大众KTV、精品超市、海鲜餐厅酒吧等投入运营。这里已成为文昌旅游的新名片。
现在,航天渔人码头平均每天可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国庆假期期间,甚至一天接待游客8000人次。来这里吃海鲜的人中,不仅有文昌本地人,还有来自海口等海岛的游客。 “没想到生意这么红火。”航天渔人码头市场部负责人史业登表示,如果蒲前大桥开通,将会有更多的人沿着沿海旅游公路来到文昌。
“这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所有海鲜摊位和商铺免租金两年。”施业登表示,投资者看好该项目能如此快建成,并能为商户提供如此强劲的折扣。这是当地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庆假期,我赚了一万元。” 28岁的陈梅家住码头对面的东郊镇剑华山村椰林里。她的父亲是一位老渔夫。航天渔人码头海鲜市场建成后,她和丈夫就负责出售父亲在这里捕获的海鲜。她卖的都是野生海鲜。每天3个小时200公斤的海鲜就能卖完,她还很早就关摊了。
“党的政策好,我们现在就能过上这么小康的生活了。”陈梅说,她家以前是卖海鲜的。除了在码头低价卖给鱼贩外,还要运到文城镇的菜市场出售。现在好了。早上父亲钓鱼回来,开着船来到航天渔人码头,把海鲜直接卸到她的摊位上。卖海鲜也是一样,不过现在方便多了。
陈梅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充满期待:“希望以后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让我们的海鲜事业越办越好。”
航天渔人码头
航天渔人码头位于文昌市清澜开发区高龙湾滨海街1号。是文昌今年新建的一处独具特色、具有文创氛围的主题旅游景区。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分为商业街和海鲜市场两大区域,涵盖海鲜市场、海鲜加工、特色小吃、文化创意产业等。总店、大众KTV、精品超市、海鲜餐厅酒吧等可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站式旅游度假生活。一期工程已竣工,并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业。目前,该景点已被文昌市政府批准为文昌市重点一日游旅游景区,是文昌市重点文化创意生态示范区。 (张希望)
长江海卫镇
李光明带领村民住进“米瓜屋”
10月16日下午,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乌达村村长李光明在该村致富最大的哈密瓜种植基地检查哈密瓜花的授粉状况。下个月中旬,新一批哈密瓜将再次上市,李光明的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
10月16日,李光明在哈密瓜基地工作。海南日报记者 贾雷 通讯员 陈嘉沫 摄
“2010年之前,这里的村民靠种植甘蔗、红薯为生,每亩甘蔗收入300元。现在,村民靠种植哈密瓜致富,每亩至少能收入3000元。”村民们住进了‘米瓜屋’。“这都是我们老村书记李光明的功劳。”乌达村党支部书记付瑞祥说。
在昌江县海尾镇乌达村便民服务站附近,记者在路边看到了“米瓜屋”的牌子。沿着村道行走,村道两旁错落有致的数十栋小洋楼。
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民种哈密瓜赚钱的新居,所以我们把这些房子称为‘米隆房’。”
走过海尾渔港附近占地1600亩的哈密瓜种植基地,可以看到数千个温室矗立在沙滩上。 “在别人眼里,这里的几千亩沙土根本不适合种植任何东西,当时没人相信种植哈密瓜,但事实胜于雄辩。”李光明说道。
2010年,李光明担任乌达村村支部书记。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过上好生活,他尝试种植哈密瓜。虽然是种出来的瓜,但品质与市场上的瓜相差甚远。为了解决哈密瓜的质量问题,他跑遍全省各地寻求企业和技术力量。他曾三度前往海口一家公司寻求合作,希望利用他们的瓜苗改良品种,解决市场问题。
“海口一家公司的老板看我年纪大了,工作认真,2011年就给了我50亩苗木,并提供了技术帮助。”跟随李光明,记者走进授粉期的哈密瓜种植温室。除了哈密瓜,记者还在温室里看到了一些蜂箱。 “这是我们走来走去得来的‘真理’。我们采用蜜蜂授粉技术,在生长季节给花朵授粉,这种方法效率高、质量好、省时省力。”李光明高兴的说道。
1000多亩的哈密瓜能卖吗?李光明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 2014年与公司合作后,他和村民按照公司订单种植,给五个主要村带来了第一个订单种植项目。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大力支持。”李光明告诉记者。
如今,昌江县海尾镇乌达村已成为省内各大知名超市的哈密瓜供应商。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下单后种植。共有110多名农民参加。今年7月,昌江县海尾镇5个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昌江市海尾镇乌达村
2017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乌达村(哈密瓜)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昌江县海尾镇乌达村是一个以种植哈密瓜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21620亩。五个村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一村一品”,建设哈密瓜种植基地。基地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亩,给五个主要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贾雷)。
陵水
企业家的“小梦想”与“大梦想”
“滴答”,随着鼠标的清脆点击,16日上午,又一批“奋叔叔”牌酸粉将从陵水互联网创业园(以下简称“陵创园”)发往外地。岛上的。
这是海南首个以便捷、即时包装形式销售的粉末产品。 “现在我们每个月可以在网上销售5000个包裹,销售额达到12万元。”黄敏良笑着说道。
25岁的黄民良是灵创园区众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之一。近两年,陵水黎族自治县与全国一样,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成立不到一年半的县互联网创业园,已聚集了164个创业团队。
“没有场地费、没有水电费、没有宽带费,政府的各种奖励和补贴……”黄民良说,有了政府的支持,创业者的梦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但企业家的梦想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此前经营酸面实体店的黄民良,进入灵创园后实现了开发销售方便酸面的目标。 “事实上,我们个人的成功也意味着陵水在打造酸粉品牌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海南开发出了酸粉产品。”
31岁的林明德是灵创园“村巴巴”品牌的创始人。他最初的生意是农村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一年来,陵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林明德嗅到了新的商机。
今年8月,“乡村巴巴”推出“乡村漫步”产品,顾客可以在线预订陵水农家乐、农场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
林明德表示,自己扮演的是“桥梁”的角色。 “我们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也服务陵水乡村。我们为乡村游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与游客联系的平台,双方都受益,我们的‘第三方’也受益。”他表示,这个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 “现在陵水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旅游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作为陵水电商的代表之一,陵水蛋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农产品在线销售,是首批入驻陵创园区的企业之一。 36岁的创始人梁振阳的创业故事值得称赞。 2015年,他放弃了在广州100万元的年薪,回到陵水创办了这家公司。
谈及回乡的原因,梁振阳列出了四点,但前三点与“性格”无关。 “第一,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第二,作为陵水的丹氏家族成员,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丹氏;第三,海南的产品好,我想用电商模式让海南品牌得到提升。”最后,他说:“我想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和老板。”
“最后做出这个决定很不容易,要感谢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梁振阳说。 “回来考察时,一位县领导告诉我,陵水对电商支持很大,有长远规划。”
返回陵水后,梁振阳还创办了陵水电子商务协会。今年,他协助陵水县政府举办了首届“陵水电商节”和“荔枝电商节”。陵水农产品销售旺盛。今年上半年,蛋壳互联网公司销售收入为460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年。
目前,黄民亮正在筹建便利的速溶酸粉加工厂,林明德正准备下个月上线“乡村漫步”微信小程序,梁振阳正在改进樱桃番茄包装……
“创新创业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梁振阳说道。
这是企业家个人的“小梦想”,也是时代发展的“大梦想”。